一、政策背景
济源示范区公安局贯彻落实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省公安厅的决策部署,立足公安机关职责任务,在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强化公安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上不断见真章、求实效。通过持续推出便民利企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以及对公安机关执法的满意度。
二、出台依据
本次便民利企措施的出台,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安服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上级部门指示:根据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省公安厅的决策部署,结合济源示范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便民利企措施。
公安改革要求:结合当前公安“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质量为目标,推动公安服务的转型升级。
群众和企业需求:通过广泛调研和听取群众、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公安服务方面的需求和期望,作为制定便民利企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出台目的
本次便民利企措施的出台,旨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提升服务效率:通过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安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群众和企业的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
增强群众满意度:聚焦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公安服务,增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响应企业和商家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安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深化公安改革:以本次便民利企措施的出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动公安工作的创新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提升公安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四、主要内容
济源示范区公安局2024年便民利民十项措施
一、设立“派出所集体户”
在全区公安派出所设立集体户口,对来济务工且暂无实际居住地落户的人员,可统一落户到暂住地派出所集体户口。
二、实行出入境业务办理“周末不打烊”
提供出入境业务周末预约办理服务,满足有紧急办证需求的群众,解决“工作日无暇办、休息日无处办”的难题。
三、简化出入境证件申办材料
未满十六周岁的申请人办理出入境证件时,通过户籍信息联网查询能够查实监护关系的,不需申请人再提供《出生医学证明》或者监护关系公证书等监护关系证明材料;在济外国人办理短期探亲团聚类签证延期换发的,可以境内邀请人亲属关系声明代替亲属关系证明。
四、缩短赴港澳签注办理时间
赴港澳商务签注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对赴港澳地区奔丧、就医等紧急事由的,签注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
五、推行车驾管业务“一窗式”服务
优化调整业务受理、资料转递、支付缴费等办理流程,实现车驾管服务大厅“一窗通办”,让群众少排队更省心。
六、推行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轻微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线上快处
对发生在我市高速公路上符合法定条件的轻微财产损失交通事故,可通过“交管12123”手机APP事故快处平台对交通事故形态进行拍照上传,由交管部门审核后,及时作出事故责任认定。
七、增设城区夜间限时停车区
选择一批小区周边、背街小巷,实行夜间(19时30分至次日7时30分)允许占路,单排顺向临时停放,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八、机动车检验、驾驶证审验、驾驶证换证及交通违法短信提醒
通过短信方式推送提醒机动车检验、驾驶证审验、驾驶证期满换证等事项有效期及交通违法信息,减少群众因一时遗忘造成逾期未办理并及时处理违法等情况。
九、推出济源公安便民服务窗口电子地图
依托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便民服务窗口电子地图,汇集公布全市公安机关政务服务窗口地理位置及服务事项等信息。
十、开展“团圆”行动
强化信息采集比对、社会宣传和犯罪打击,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失踪被拐儿童回家团圆;加强与市救助管理站的联系,为因家庭信息缺失而滞留在救助站的困难群众采集身份信息,通过信息比对,力争使滞留困难群众早日同家人团圆。
济源示范区公安局2024年服务企业十项措施
一、实行旅馆业、特种行业经营许可审批承诺制度
公安机关一次性告知“审批许可依据、法定开办条件、材料提交清单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内容,申请单位的行政相对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规定手续材料,并书面承诺即可获旅馆业特种行业经营许可审批。
二、缩短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证、运输证办理时限
对符合规定申请条件的企业单位,申请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证、运输证,审批时限由目前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日,实行当日申请、当日审批、当日办结。
三、营运类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网上办”
全市营运类车辆可通过“交管12123”APP网上处理交通违法。
四、开通“警企服务专用窗口”
在市民之家公安大厅、车管所增设“警企服务专用窗口”,开辟助企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业务预约办、集中办、加急办等服务。
五、推出重点企业“管家式”服务
建立完善“经侦管家服务群”,定期发布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新型经济犯罪预警提示等,接受案件法律咨询,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六、开通“涉企案件举报热线电话”
完善涉企警情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对涉企警情、投诉举报等,第一时间处警、受理、查处,依法快速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七、推出《公安经侦提示书(函)》
工作中发现某类违法犯罪活动多发频发且危害严重,某领域、行业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企业有关人员存在违法行为,需要给予有关处分、行业惩戒等情形的,向相关企业发送《公安经侦提示书(函)》,协助企业弥补漏洞,强化内部风险控制。
八、设立“企业法律咨询日”
每月定期组织公职律师,走访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九、涉企经济案件快速办、审慎办
坚持规范经济活动和促进企业发展并重,对涉企案件进行标注,依法快速办理涉企案件。严格规范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审查机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禁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地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
十、优化易制毒化学品24小时线上审批服务
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购买、运输、变更等申请全部在网上流转审批,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服务,随时回应企业审批需求,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提升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