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标志 济源市公安局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警方新闻 > 警务动态
【河南公安】济源探索打造以实战为导向的人才孵化新模式
字体[ ] 【日 期:2025-09-22 】 来源:河南公安【视力保护色:          】

9月15日,《河南公安》刊发——《名师带高徒 本领不恐慌  济源探索打造以实战为导向的人才孵化新模式》文章,对济源公安“名师带高徒”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


日前,在一起跨境非法经营案侦办期间,承留派出所副所长冯磊跟随师傅——济源经侦专家王大伟,白天调流水,夜间建模型通过数据比对锁定了地下犯罪网络的“电子足迹”,使传统侦查升级为精准的数字围猎。

冯磊的突出表现源于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公安局的“名师带高徒”人才培养计划。该局立足实战需求,建立11个专业工作室选拔103名青年民警与业务骨干结对,形成覆盖刑侦、经侦、交管等核心领域的“传帮带”体系,成功构建起公安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生态,打通卡住民警执法效能提升的“咽喉要道”,为实现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储备强劲动能


01

“三级”联动 构建育才新格局




在犯罪手段加速智能化、新型案件层不穷的当下,基层警力经验断层、专业能力不足,特别是经侦数据分析、视频侦查等关键领域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让基层公安机关正经历一场本领恐慌。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公安局党委构建“一把手牵头、政工统筹、警种主导”三级联动机制推进“名师带高徒”活动开展。局党委9次研究部署,召开4次专题推进会,主要负责同志全程督导工作室场地、经费等保障落实。政工部门制定3项制度,将人才培育纳政工例会议程。由刑侦、交警等11 个专业警种具体负责,选拔本领域领军人才成立工作室,覆盖经侦大数据、视频侦查等前沿领域,按“服务实战、梯次培养”原则选拔 103 名骨干跟班学习

“我们要把名师带高徒工作室建成人才孵化的摇篮,探索实战导向的精准培养新路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牛少伟表示。

02

“四维”教学 激活培育新动能



济源经侦专家王大伟研发的资金查模型在全国领先。冯磊首次来到工作室时,惊叹师傅的思维导图分析法就像是“魔术表演”。在经侦大数据应用工作室,冯磊通过参与实战式教学,熟练掌握了资金查控模型分析相关技术,在侦办某洗钱案时,冯磊将数百个分散的资金账户精准拼接,锁定一涉案9000万元的地下钱庄,令嫌疑人惊叹警方“比会计更懂账本”

“进入工作室以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师傅们实战经验丰富,更注重项目攻坚式培养和实战式历练!”冯磊介绍说,名师带高徒活动突破传统培训模式,通过构建“理念创新项目引领+联盟攻关+实战历练”四维培养体系,注重理念创新,在运用集中授课、研讨交流、考察学习等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深化“师带徒+”模式,让案件的战场成为师带徒的课堂积极学习运用案例复盘模拟演练、翻转课堂等先进教育理念与,提升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互动性,师徒均受益。

通过围绕疑难案件、执法难点、重点课题,组建攻坚团队、师徒分工合作,让徒弟在突发事件处置、重大活动安保、重点案件侦破等实战中检验理论、提升本领,并能够短时间内“扛大梁”

在四维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出了冯磊这样的业务尖兵,更让济源公安淬炼出一支懂数据、会研判、能实战的优秀人才队伍。交管支队荆鹏鹏通过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室学习责任认定五步工作法,牵头建立视频快处平台,累计高效处置 4409 起简易交通事故,保持零差错记录。

针对特定案事件,跨工作室还会组建临时联盟,携手教研、拓展思路,多方会诊、拓宽视野,取长补短、联合攻坚。2025年6月在处置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时,刑事技术工作室与视频侦查工作室联合介人调查,最终快速查明受害人死亡原因。这种工作室相互协作的模式,让每个案件都变成多学科交叉的实战课堂。

03

“精准育人” 立体记录成长轨迹




2024年7月才从地方高校毕业的青年张皓,以空杯心态加入王军建视频侦查工作室。面对全新的领域,师傅王军建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对其培训,而是敏锐捕捉到其专业背景与性格特点,为他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这是张皓的成长电子档案,我会根据他的任务表现与弱项,动态调整培养策略,加速其能力提升。”作为一名在刑侦战线工作10年的视频侦查尖兵,王军建通过工作室教学见证了张皓的成长。每周的案例研讨会上,张皓从最初沉默旁听的“旁观者”,逐渐成长为能犀利提问的“破局者”

通过全局构建“精准育人”闭环管理体系,“名师带高徒”各工作室以个性化、差异化、标准化为核心要素,全面提升教育培养效能。活动中,由带教师傅结合民警岗位职责、学历专业、兴趣特长、性格特征等维度,个性化画像,逐人制订培养方案,动态评估学习成果并实施差异化培养,针对新警重点强化执法基础理论与实战技能,对业务骨干则侧重创新思维与前沿技术培训,借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先进地市经验提升专业水平每位学员均建立标准化成长档案,电子化记录学习轨迹、任务参与及反思成果,结合定期深度对话实现精准纠偏与加速成长,形成“评估-培养-反馈”的闭环生态。经过培育,2025年5月,在济沁园辖区赛车盗窃案中,张皓通过抽丝剥茧,24小时连破3案,完成从被动调取到主动构建侦查逻辑的跨越成长为破获30 余案的“火眼金睛”在某小区故意毁坏财物案中,张皓新运用双向追踪法锁定嫌疑人,为多名私家车业主挽回损失。如今,张皓既能用脚板走访辖区,又善用数据研判案件,通过视频追踪等技术践行科技强警使命。

04

评价激励 持续激发队伍活力




2025年8月8日,随着两个工作室的顺利验收,名师带高徒 11 个工作室中,已有4个工作室完成验收评估,局领导专门到工作室进行授牌,并对表现突出的师徒肯定成绩,进行表彰。不同于传统冷冰冰的考核,这种师徒共荣的温馨场景,恰是济源公安创新评价机制,建立有温度的全周期成长陪伴体系的最佳诠释。

济源公安聚焦构建全链条闭环式评价机制,强化过程跟踪,改变以往单一的结果性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带教师傅评价与学员自评、互评的多元评价体系。

政工部门通过制定《“名师带高徒”人才提升工作室验收评分表》,开展工作室评估验收,评价内容涵盖教学培训、专业能力提升、业务创新、成果转化、交流协作、师德师风等方面。带教师傅定期对工作室学员培养成效、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优化培养策略。

为激发学员求学上进、干事创业热情,全局积极落实优秀学员奖励制度,对成绩突出学员每年固定表彰奖励,利用心理健康人才工作室为各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及时掌握师徒思想和心理状况,学员根据评估发现问题,自觉改正不足,努力摆脱落后局面。同时,通过各级媒体平台持续宣传人才培养先进事迹,讲好“名师带高徒”动人故事,不断增强师徒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保障工作室斗志昂扬、干劲十足。

经过一年的实践,济源公安通过“名师带高徒”活动,实现了从单一“传帮带”到系统化育人的跨越。工作开展以来,全局先后有6名学员被记个人三等功,22名学员被给予个人嘉奖,17名优秀学员在参加的公安部、省公安厅各类专业竞赛培训中表现出色,心理健康工作室学员刘丹峰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在第五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锦标赛中勇夺女子个人赛第一名,先进事迹获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贾钧杰)




主办单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公安局  版权所有  举报投诉
地址:济源黄河大道中段110号  邮编:459000  电话:0391-6693389  邮箱:jygajjlb@126.com
豫ICP备2022022138号-1   ga.png豫公网安备41900102410947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40
辟谣.jpg